低延迟的需求催生我国边缘计算领头发展
边缘计算的出现正是为改善智能终端数据传输时延问题。通过在靠近数据源的地方设置边缘节点,提供计算、存储和网络带宽,可缩短反应时延,让数据更高效、更安全。
在边缘计算这条新生的蓝海级赛道上,中国表现亮眼。创新研究公司GreyB今年2月的数据显示,全球提交边缘计算专利申请最多的10个组织中,有9个属于中国。排名前10的学术机构全部来自中国,北京邮电大学以189项专利位居榜首。
中国能够驰骋在边缘计算赛道的前列,与全球领先的通信基础设施、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息息相关。我国领跑全球的网络通讯建设速度,为边缘计算需要的超低延迟提供了基础。同时,国内所具有的全球最大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反向催化边缘计算技术性能提升,使技术与应用加速形成良性循环,中国独特的数字化、产业化优势,不只为边缘计算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基础条件,也将为更多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奠定发展基础,进一步强化相关领域科技突破、创新引领的势头。
调研报告显示,边缘计算高速增长
低时延、低成本、高数据安全是未来方向
当前,边缘计算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已逐渐成为云计算发力的重要方向。根据亿欧智库调研,2021年我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27.9亿元,预计2021-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将达46.81%,同时2025年边缘计算市场整体规模将达1987.68亿元,市场整体保持高速增长,发展空间巨大。
《报告》指出,边缘计算凭借“低时延、低成本、本地计算及安全性高”四大显著优势,改变了原先大型任务集中在中心节点进行分析处理的模式,能够满足数据实时处理、智能应用快速响应以及安全隐私保护等需求。目前,边缘计算已在智能医疗、音视频、智能电网、车联网、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制造等行业场景完成实践落地。
同时,《报告》对边缘计算产业未来发展机遇做出预测。一是数字化浪潮下,边缘数据的产生催生出大量采集、传输、分析的需求,边缘计算将不断深入拓展无人驾驶、沉浸式体验、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各类应用场景;二是边缘计算作为基础能力底座,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各类新兴技术“边缘计算化”,实现边缘计算服务能力的升级,以此推动边缘计算产业快速落地,而慧维智能是AI应用于边缘计算技术的佼佼者,将“人工智能”与“边缘计算”深度融合,打造出有利于AI应用及落地的边缘计算产品。
边缘计算——
适配、成本、质优价廉好体验
慧维智能就是凭借边缘计算领域技术的领先优势,推出边缘计算AI辅助检测平台——内镜“帧探”,在AI赋能医疗的赛道上,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与算法,通过严格的国家法规标准,最终给医院、医生带来稳定可靠的边缘计算设备,通过产品设计、接口适配、成本、优质体验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边缘技术是达成好体验的产品设计、多样话的设备适配、医械成本可控以及优质体验的重中之重。
慧维智能以“高水准、低成本、好体验”为引导,凭借边缘计算产品极具性价比的优势,跻身AI医疗优质企业。产品能够实现上、下消化道病变检出全功能覆盖,通过优质的算法和算力,辅助检测和病变分类,并在内镜检查和手术过程中自动识别、标注、提示病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并且边缘计算技术还可兼容适配医疗领域各种医疗器械设备,如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等品牌的消化内镜主流机型,设备具有高数据安全、高算力、低延时、高实时性、高灵敏度、高兼容性等特点。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超100家医院交付和使用,获得医院、医生、患者的一致好评,而这些都归功于边缘计算带来的高水准特性。
展望未来,让AI“落地”更简单
边缘计算在近年的发展中不断迭代,无论是在设备端的算法、硬件算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未来将会不弱于云计算的计算力上能够等同甚至超过大部分的服务器设备,在特定领域,如消化道辅助诊断领域,云计算就无法实现边缘计算带来的稳定、实时、高效的动态医学影像消化道AI辅助检测结果。
慧维智能未来会和英伟达、丽台等设备厂商加强合作,携手边缘计算产业共同发展,旨在形成“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品检测、应用示范、规模商用”的产业闭环,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智能化发展,让AI医疗器械落地更简单,早日完成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健康中国“2030”》计划事业添砖加瓦。
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专业从事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我们的核心成员,均来自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慧维智能以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为驱动力,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准、低成本、好体验”的医疗产品与服务,最大程度地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