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详情

工商联:加大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支持力度

发表时间:2023-03-13 11:49

【记者成钰北京报道】《“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新模式蓬勃发展,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比传统医疗模式,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企业具有多重优势:读片更精准更快,量化指标更多,一些低收费检查项可在很多场景下代替高收费检查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通过早发现早干预,提前避免了高收费手术和减少住院费用;在急救场景中,通过更快更精准的影像处理和快速诊断,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


政策方面,缺乏鼓励购买医疗软件政策措施和简便流程,产品应用落地存在困难。医院方面,部分决策者对于新技术新产品持观望态度,不愿推动采购。同时,缺乏支持单独购买人工智能软件的制度和专项资金,人工智能企业不得已只能和大型设备硬件厂商合作,与硬件捆绑销售进入医院。进入医保难。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上市需经过物价准入与医保准入两个环节,虽然《规划》明确医疗保障要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部分省市也规定属于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及创新医疗器械的产品,可提前半年申请进医保,但由于缺乏可操作的流程指引,医疗类智能产品进入医保仍较为困难。为此,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加大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支持力度的提案》中建议:


  • 一是加强对医疗人工智能行业的资金扶持。



增加补贴,对于医疗机构,借鉴补贴新能源汽车方式,鼓励医院选用人工智能医疗技术,对采购国产和国家认证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给予适当补贴;设立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引导基金,支持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创造长期价值,促进行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医疗企业在北交所或科创板上市,对有上市需求的企业做好引导和服务。

  • 二是助力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场景落地。



依托医疗人工智能加强重疾早筛,发挥人工智能高效率处理医疗影像数据的优势,确保疾病的早筛早查,节约医保投入,提升居民医疗健康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医疗设备制造业央企和地方国企与医疗人工智能企业之间的对接,强强联合生产智能设备,实现大型放射性设备领域的国产替代;将医疗人工智能软件纳入有关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将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结合应用,当人工智能完成了初级的诊断和筛查后,患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方式直接与医生进行交流,以此缓解初级诊疗压力,提升上级诊疗精准度,帮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

  • 三是推动医疗人工智能纳入医保。


医疗管理部门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使用已经获得国家认证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围绕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进医保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流程,完善流程加速的办法和评估标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医保控费价值开展卫生经济学研究,在医疗人工智能市场培育的过渡期,可针对“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收费项目的自费部分进行补贴,适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在商保方面进行尝试,纳入部分基础性数字医生服务项目。

慧维智能技术领先,旗下产品边缘计算AI辅助检测平台——内镜“帧探”,用AI赋能医疗,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与算法,通过严格的国家法规标准,最终给医院、医生带来稳定可靠的智能边缘计算产品。


产品能够实现上、下消化道病变检出全功能覆盖,通过优质的算法和算力,辅助检测和病变分类,并在内镜检查和手术过程中自动识别、标注、提示病变,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并且边缘计算技术还可兼容适配医疗领域各种医疗器械设备,如奥林巴斯、富士、宾得等品牌的消化内镜主流机型,设备具有高数据安全、高算力、低延时、高实时性、高灵敏度、高兼容性等特点。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超100家医院交付和使用,获得医院、医生、患者的一致好评。

慧维智能未来会和英伟达、丽台等设备厂商加强合作,携手AI赋能医疗产业共同发展。在特定领域,如消化道辅助诊断领域,通过产品设计、接口适配、成本、优质体验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边缘技术是达成好体验的产品设计、多样化的设备适配、医械成本可控,以“高水准、低成本、好体验”为引导,凭借边缘计算产品极具性价比的优势,跻身AI医疗优质企业。旨在形成“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品检测、应用示范、规模商用”的产业闭环,推动我国医疗器械智能化发展,让AI医疗器械落地更简单,早日完成我国的医疗改革和《健康中国“2030”》计划事业砖加瓦。

关于慧维智能
    慧维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专业从事智能医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我们的核心成员,均来自全球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慧维智能以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领域的自主核心技术为驱动力,致力于为全球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准、低成本、好体验”的医疗产品与服务,最大程度地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水平与效率。


分享到: